上海加快智能化交通建设


文章发表时间:2003-07-23 17:36:07

( 2003年6月17日 )  

  直面世界性难题

  城市道路拥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伦敦、纽约、东京等在相继成为世界级繁华都市的同时,又都面临着道路交通的巨大压力。

  上海是一座拥有16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城市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明显改善了城市交通的落后面貌,初步形成了由“申”字形高架道路、“十字加半环”轨道交通和“三纵三横”地面骨干道路等构成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并集中力量建成了浦东机场一期工程、沪宁与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等对外交通设施。这些工程虽然使得城市交通矛盾有所缓解,但与国际发达城市相比,我们的道路设施总容量依然不足,路网结构及功能难以满足交通流量的持续增长,市民出行仍然面临着拥堵、换乘不方便、信息渠道不畅等诸多困难。随着上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筹办2010年世博会和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进而成为世界级城市的发展目标,都对城市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年初召开的新一届上海“两会”上,如何进一步改善市内交通,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庄子群委员、朱建国委员在分别提交的相关提案中提出,要努力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搭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交通智能化服务平台。他们认为,本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现代化水平和科技含量与都市道路交通的发展还没有同步提升。他们建议:加快构筑都市智能交通系统(ITS)共享信息平台,完善智能交通网络管理系统,通过共享信息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道路交通管理的效能,让人、车、路的配置达到最佳效果,使交通拥堵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大大提高人和车的通行效率。

  为了建设与上海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最新编制的《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提出,上海城市交通战略的总体发展目标是构筑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以优质、高效、整合的巨型交通体系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国内外城市的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工程建设手段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也不利于提升交通服务质量。要使交通系统发挥其最大潜能与活力,规划、管理、工程和信息手段是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城市交通系统的4大支撑体系,而其中信息手段的有效运用能起到运输系统能量倍增器的作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构想在上海应运而生。

  汇入世界大潮

  所谓智能交通系统,就是采用计算机、通信及其他高新技术手段减少塞车、提高车速及降低交通事故的交通系统。近年来,西方大城市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智能交通系统,例如在日本东京,已有140万辆车安装了“能讲话的计算机诱导系统”,使汽车能自动避开发生交通事故或塞车的路段。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交通指挥灯能自动为救护车放行,救护车在行车途中即可向医院传送病人资料。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对智能交通系统已从研究与测试转入全面部署阶段。

  美国交通部长斯拉特说,当人类进入21世纪时,全球公路上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高技术驾驶辅助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交通发展的一次革命。美国每年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试验和部署经费为2.13亿美元,在其75个大城市中,已有36个城市拥有中等或高水平的智能交通系统,另外10个城市也即将拥有。在未来20年内,美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市场值将达4200亿美元。美国智能交通系统协会主席柯林斯指出,智能交通系统将是21世纪交通发展的主流,这一系统可使现有公路使用率提高15%到30%。

  我国已启动“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并将其列入“十五”国家科技重大项目。记者从国家科技部了解到,该项目是以中心城市和高速公路相关项目为龙头,在城市智能化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系统、交通信息服务、跨省市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和应用示范。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10个城市被确定为示范城市,进行试点示范项目的技术方案已论证完毕,目前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科技部有关人士表示,在这10个示范城市当中,设定的目标是希望在“十五”期间实施智能交通系统之后,能够使城市居民行车的速度提高到10公里/小时以上,因为事故造成的延误时间缩短30%,乘客的时间可以缩短20%。

  亮出宏伟蓝图

  上海是国内较早开展智能交通系统前期试验研究的城市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起,市建委、市科委、市信息办、市巡警总队、市交通局、市市政局、市交通规划研究所等已组织了多项专题研究,其中在高架道路以及上海市快速道路网的交通监控系统问题研究中取得成果,为改善市内交通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在诸如不停车收费、泊车管理、自动导航、GPS车辆调度等方面进行的研究也取得了一批比较成熟的应用成果。

  但是,目前的智能交通系统还是初步的,还无法彻底解决道路拥堵的燃眉之急。市领导前瞻性地指示构建上海智能交通系统大平台,要求协调好“数字上海”大系统和各个应用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超前谋划、未雨绸缪。

  系统整合,一下子抓住了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任务。在政府、企业的广泛参与下,整合各种交通信息资源,实现交通信息资源的有效处理和流通,从而帮助使用者更加正确地了解交通网络的运行状况,支持使用者进行正确的出行时间、交通方式或路线的选择,支持交通管理者通过交通控制系统进行合理的调控,支持公共交通、出租车等提供更高水平的交通服务,支持企业和客户之间伴随实物运输产生的物流信息的传递等。

  为了适应上海城市的发展需求,有关专家建议,将智能交通系统的阶段性服务目标概括为3个“整合”———

  整合城区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市郊公路及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车辆运行监控系统以及泊车系统等方面的信息,形成道路交通状态监测和预测能力,以支持交通诱导系统的建立。

  整合公交车辆运行管理系统、出租车营运调度系统、轨道交通营运调度系统、对外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形成综合性公共交通信息服务能力,以支持基于信息化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的建立。

  整合多种运输方式的相关信息,形成物流信息通畅沟通能力,以支持综合物流信息枢纽的建设。

  据悉,上海市已将“中心区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确定为近期智能交通建设的重点。从去年10月起,上海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与市政局、交巡警总队联手在“申”字型高架及与上、下匝道相关的地面道路和79条主干道设置监视设备,不间断地采集交通流量数据,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找出不同道路的拥堵规律。专家介绍说,将以广播、电视及少量可变信息板为主要媒体,把前方道路的拥堵情况告诉给驾驶员,诱导车辆合理分流,最大限度地实现道路畅通。

  2010年,当你驾车前往世博会展区时,一定会有一种畅快、便捷的感受———车载电子地图为你指出一条最近的路线;路边的诱导信息牌告诉你附近的路况;遇到路桥费征收处也不用停车,智能收费系统会自动扣款……届时,上海将在世博会展区显示城市交通的形象、效率和技术概念,支撑上海与整个长江三角洲、乃至更大区域内的客流和物流联系。依托现代化的智能交通系统,上海将向世界奉献一届最精彩最成功最难忘的世博会 

文章附件:
相关链接: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2001-2024 上海投资网
    投资咨询热线:+0086 (21) 68868336, 68868321
    info@shanghaiinv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