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助推上海造船业效应凸显


文章发表时间:2003-07-04 13:57:05

( 2003年7月4日 )  

  近来,上海造船业捷报频传:在国内首个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招标中中标;17.5万吨巨轮下水;16个月建成15万吨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国际订单源源不断地飞向上海几大造船基地……上海造船工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为中国跻身世界造船大国、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积蓄着力量。

  “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就吨位比较)”的提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造船业。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提出的“2005年实现造船能力400万吨,2010年达到600万吨,2020年进一步达到900万吨”的目标,将兴起中国造船业的发展高潮,并带动各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背景下,信息化助推造船业的“魔力”开始显现。以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从20世纪80年代前的1∶1人工放样,到90年代甩掉图板改用二维计算机辅助设计,再到新世纪的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初步建立产品电子信息模型,信息技术应用20多年来,“沪东中华”的造船年产量提高了十几倍。

  船舶制造业中,设计从客户需求出发、每艘船设计不尽相同的特殊性,使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先在船舶设计中得到了体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舱容、静水力、重量重心等繁复计算任务,使船厂的产品报价设计从原来的每艘船一两个月提高到现在的每年数百艘船。

  计算机集成制造是造船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更高层次,通过建立船舶产品电子信息模型来实现产品的并行设计和初步的虚拟建造,实现船体建造、舾装、涂装一体化和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也就是使船舶设计的各个阶段和多个专业操作在同一数据库中并行设计,在计算机中先“造”一艘“完整的船”,再协调与统一整个设计与生产过程。这样不仅能提前发现和解决实船建造中的问题,还为管理提供了充分的信息。

  目前国内已有初步的“数字样船”,整船设计完成后人就可以“进入”船体内部参观,科学分析船的速度、强度、抗风浪能力、工人建造是否方便、人在船上是否舒适、故障模拟等,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建造前预见。

  今后,信息化对造船业的提升作用将越来越凸显,这几年发展起来的虚拟设计、虚拟制造和虚拟企业,将会对今后的造船工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数字造船”将成为世界造船的未来之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计算机网络为手段的“数字造船”,将最终实现造船企业的船舶设计制造数字化、管理控制数字化、经营决策数字化。

  我国造船业的总吨位虽已晋升“三甲”,但应该看到,与第一、第二的韩国和日本的差距还很大,韩、日各占世界造船份额的35%以上,而中国不到10%,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就是造成这一差距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世界造船已经进入更高层次的“数字化”阶段,全球造船业正在研究全球化的资源优化集成,以全面数字化、全面模块化和网络平台等为技术支撑,建立动态的造船联盟———虚拟企业。与飞机制造已实现的“世界工厂”一样,中国造船业要想在这个未来的动态联盟中占有一席之地,信息技术的赶超是重中之重。

文章附件:
相关链接: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2001-2024 上海投资网
    投资咨询热线:+0086 (21) 68868336, 68868321
    info@shanghaiinv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