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中国双向投资促进的影响及对策


文章发表时间:2009-08-04 13:10:13

    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全球货币、信贷、股票、债券市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明显下滑;影响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对全球FDI流动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对中国经济增长、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等方面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吸收外资的影响及对策

    一、总体影响:在短期内,“危”大于机;从中长期来看,“机”大于“危”

    在短期内,金融危机对中国吸收外资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部分跨国公司阶段性对外投资意愿或能力下降。为应对全球经营环境恶化,部分跨国公司采取收缩战线、保存实力的措施,对中国在谈外资招商项目冲击力度比较大,部分可能的投资项目被取消被推迟。这直接导致中国利用外资出现了明显负增长。据商务部统计,自2008年10月份以来,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已连续七个月下降。2008年12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资企业同比下降25.78%,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5.73%。2009年1~4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241家,同比下降34.24%,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20.98%。1具体表现为:

    从产业方面来看:

    一是制造业利用外资出现了下滑趋势。2009年1~3月,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下降11.5%。在长三角地区,自2008年10月以来,纺织行业外资新设户数、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和出资认缴降幅高达50%以上2。 

    二是房地产业利用外资大幅削减。据国际地产投行及中介机构仲量联行发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北京商业地产报告》显示,外资并购全年总额同比下降74%,2008年第四季度北京市场未出现任何外资收购案例3。在2008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新设外资房地产企业116户,投资总额35.4亿元,注册资本25.3亿美元,认缴资本23.5亿美元,同比减少55.5%、44.6%、42.4%和39.4%4。

    三是零售业外资在华投资放缓。2007年沃尔玛在中国开店30家,2008年设立店铺不到15家;自2008年10月开始,华润万佳在华零售额出现两位数下滑5;正大集团下属零售企业易初莲花在华业务收入也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6。

    从其他方面来看:

    一是外商在华投资企业数量和投资额大幅度下降。在长三角地区,2008年上半年,江苏、浙江、上海三地新设外资企业4275户,比2007年减少1780户,降幅达29.4%。2008年三地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346.2亿美元,同比减少183.3亿美元,降幅达35.2%。

    二是外商在华企业注销、倒闭现象明显增加。以东莞为例,在2008年1~9月,外商投资企业关闭625家,占当地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4.2%。江苏省工商局《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指出,2008年上半年共有4119家外资企业撤出了长三角市场7,其中,注销企业1203户,吊销企业2906户,比2007年同期分别增长68.7%和81.7%。

    三是外资企业在华股权减持日益增加。自2008年10月以来,美国银行、高盛及瑞银等外资企业大幅出售其持有的中国金融机构股权,在短短三个月内减持总金额超过百亿美元。

    但是,从中长线角度看,尽管部分外资企业因受危机冲击采取了财务紧缩或战略减持、套现甚至撤资等策略,但多数跨国公司仍表示将坚持扩大对华投资策略。相对于欧美日等市场,中国经济有可能在全球经济中率先复苏,中国投资环境的比较优势仍然突出,预计危机过后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仍会加速,先进制造业、研发创新及现代服务业产业的转移等将给中国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需要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根据调查和研究,我们认为应处理好如下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稳定外商投资规模与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在上海、杭州、南京及北京召开的座谈会上,部分与会外商投资企业认为,在2008年上半年,密集出台降低出口退税、调整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标准、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带薪年休假条例》以及实行两税合一等法律政策,出现了明显的叠加效应,再加上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订单明显减少,这造成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的“猝死”。因此,在进行法规政策调整时,要把握好节奏和时机,避免由于政策出台过于集中而出现“扩大效应”,也尽量避免在世界经济环境面临较大不确定因素时,进行幅度较大的政策调整。

    二是正确处理稳定外资规模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不少地区过分强调“外商投资结构升级”,忽视稳定外资规模的重要意义,采取行政措施强制推动“结构升级”,出台了一些要求过高、过急的政策措施,出现了“一刀切”等弊端,导致部分外资企业把投资转向了东南亚国家。

    三是正确处理稳定外商投资规模与进一步落实国民待遇原则之间的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原则落实不到位及参与中国经济振兴规划的公平性问题,备受外资企业关注。应制定切实措施,使外资企业在参与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国家投资刺激经济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能与内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江苏有外资企业反映,其在参与“家电下乡”活动中由于获取信息不充分、不及时而无法进行有效投标。因此,要进一步落实外资企业在参与“扩内需、保增长”中的国民待遇原则,落实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第546号令的“无差别待遇”。 

    四是正确处理稳定外资规模和区域协调政策之间的关系。当前,在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支持力度、促进中西部地区积极吸收外资的同时,要看到稳定沿海地区外商投资规模对于稳定全国外资规模的关键作用。因此,需要将区域协调政策与稳定外商投资规模结合起来,合理引导,东西联动,共同发展。

    三、政策建议

    为保持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稳定与发展,并支持外资在“保增长、扩内需”、 “稳定外贸规模”大局中发挥积极作用,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快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一是坚持稳定外商投资规模与调整外商投资结构政策相结合。为实现外资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及科学性,应尽快采取进一步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政策措施,合理引导外商投资的转型升级。

    二是将稳定外资规模与区域经济协调政策结合起来。进一步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进一步放宽中西部地区外资准入条件,将稳定外资规模与落实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及刺激内需、刺激消费等各项政策结合起来,保持稳定外资规模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三是发挥外资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带动作用。调整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标准和认定办法;完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外资企业在华扩大研发外包业务及研发合作,鼓励外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在华发展核心技术。

    四是把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地区的优势和需求差异,积极发挥外资在“调结构”中的作用,既要鼓励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又要合理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资进入新能源利用等新兴产业。

    五是健全相关法规制度,积极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适当降低外资并购门槛,积极鼓励外商企业依法并购国内企业,创新吸引外资方式,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健康发展。

    六是大力推进投资便利化,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提高政策透明度,规范涉及外商投资的行政收费和检查事项,下放外商投资审批权限,特别是促进鼓励类项目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外商投资投诉管理办法,加强对外商投资和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拓展外资统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加强监测分析和信息服务,更好地发挥统计信息对宏观决策的支持作用。

    七是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宣传和建设,引导外资企业依法经营;完善国家有关法律,规范与约束在经济环境出现剧烈动荡时,外资企业出现的退出、倒闭、清算以及裁员、减薪等行为。

    四、对投资促进的建议

    为适应新形势,服务中国利用外资大局,建议投资促进机构加快创新促进外资利用的方式和方法:

    一是强化金融危机后中国投资环境“新优势、新机遇”的推介力度,增强外商投资企业在华投资信心,加大吸引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力度;协助地方投资促进机构对投资环境的宣传,形成应对金融危机的投资促进新优势。

    二是建立和完善投资促进机构海外分支机构网络建设。全国性投资促进机构应在海外设立独立的分支机构,或通过全国性投资促进机构与地方投资促进机构相联合、在我驻外经济商务处设立投资促进专员等多种形式,尽快建立和完善海外分支机构网络建设,畅通国内外投资促进机构的信息沟通渠道,增强中国投资促进机构的推介和项目执行能力。对此,国家应给予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

    三是加强国内各投资促进机构之间的联系,强化外商投资预警机制建设。加强投资促进机构在信息共享、投资咨询、专业培训、技术辅导、项目推广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全国性投资促进机构与地方及海外投资促进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定期联系。建立投资促进信息联系员制度,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设立联系中心和联络办公室;在一些重点行业协会或主管部门设立投资促进工作联系点,在此基础上加快建立外商投资预警机制。

    四是促进全国性投资促进信息网络建设。每年选择若干热点专题,组织课题组对年度性热点、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组织编写各类调研报告,探索投资促进新方法、新对策;编印和发放《中国投资促进》杂志,为投资促进工作提供交流平台。

加大各级财政对投资促进信息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投资咨询服务系统”;有针对性地推广产业招商地图和企业竞争地图;组织年度性投资促进机构联谊活动;组织跨国公司到全国各地的考察活动等。

    五是打造投资促进国家级品牌论坛,提升投资促进战略影响力。以“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为抓手,不断提升品牌性投资促进论坛的质量、水平和影响力,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投资促进机构参与,实现项目、信息、人才的对接和交流。以此为基础,建立中国投资促进分类推广体系,组织年度性沿海、中部、西部区域投资促进分论坛,配套发展各种高层经贸活动、投资洽谈会、博览会、大型会展及项目对接会等,推动投资促进资源的整合及充分、合理利用。

    六是整合投资促进资源与贸易促进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推动投资促进资源和贸易促进资源的有机结合,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活动中引进贸易类促进活动;在“广交会”的贸易活动中嫁接投资洽谈活动。 

七是建立一支有竞争力的投资促进工作团队。完善投资促进机构“双向促进”职能,充实人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八是加强外商投资促进相关培训工作。加强投资促进人员教育和培训,提升投资促进机构的推广能力;编制投资促进培训教材;组织全国性投资促进培训;与地方投资促进机构开展师资援助、联合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题注

1 数据来源:商务部统计数据

2 长三角外资热情减退,上半年4119家外企撤出,2008年9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

3 政策“让路”鼓励外资投入中国楼市, 2009年1月21日,人民网

4 同2

5 吴哲:《寒流波及零售业 广东商家深挖利润增长点》,2008年12月3日,南方日报

6 正大集团领导在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座谈会的信息

7 同2

 

 

文章附件:
相关链接: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2001-2024 上海投资网
    投资咨询热线:+0086 (21) 68868336, 68868321
    info@shanghaiinv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