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介绍1-7月份商务运行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章发表时间:2009-08-18 17:34:20

    2009年8月17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姚坚发布新闻并回答记者提问。实录如下:

    姚坚: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例行发布会,我先介绍一下今年1-7月份商务运行的有关情况,然后再回答大家的问题。

    首先,介绍五个方面的情况。

    一、关于国内市场运行情况

    今年1-7月份,我国消费增长势头旺盛,商品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6万亿元,同比增长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7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37亿元,同比增长1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1%,比6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已连续5个月上升。据商务部监测,1-7月份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国内市场消费增速加快,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一是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资本市场信心明显增强,GDP增速进一步加快;二是家电、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回暖态势明显;三是受暑期因素影响,旅游、文化等服务消费增多,带动了整体消费。

    价格方面:居民消费价格止跌持平。1-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2%,国内市场猪肉批发价格连续9周上涨,上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猪肉批发价平均15.78元/公斤,较收储政策实施前上涨12.6%。商务部监测,7月份,57种生活必需品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44%,扭转了2月份以来持续下跌的局面。生产资料价格有所回升。商务部重点监测的112种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连续2个月回升,7月份环比上涨1.1%。分品种看,有色金属、钢材、矿产品、能源产品环比分别上涨3.9%、3.7%、3.2%和2.7%。

    二、关于对外贸易情况

    1-7月全国进出口总额11467.1亿美元,同比下降22.7%。其中,出口6271亿美元,下降22%;进口5196.2亿美元,下降23.6%;顺差1074.8亿美元,下降13.1%。7月份,全国进出口总值2002.1亿美元,同比下降19.4%,环比增长9.6%。其中,出口1054.2亿美元,同比下降23%,环比增长10.4%;进口947.9亿美元,同比下降14.9%,环比增长8.7%。总体看,当前外贸有以下特点:

    第一,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表现出较强的抗危机能力, 1—7月整体出口下降了22%,但鞋类出口金额同比只下降了5.2%;服装及衣着附件同比下降9.1%;家具及其零件同比下降9.8%;玩具同比下降12.7%,均低于整体降幅。1-7月美国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同比下降9.4%,而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比仅微降0.0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受到的影响程度较小,竞争力仍较强。

    第二,机电产品出口逐步回稳,自5月份以来,机电产品出口步入稳步增长的良性通道,6月份出口环比增加36.8亿美元,7月份环比增加48.3亿美元。

    第三,我占主要经济体进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上半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自我进口比重,同比分别上升了4.11、3.8、2.8、1.82个百分点。以美国市场为例,去年上半年中国产品的份额是14.55%,今年上半年达到了18.66%。欧盟(1—5月)自我进口的比重上升了2.9个百分点。巴西、秘鲁、泰国等新兴市场自我进口比重,同比分别上升了0.81、2.45、1.34个百分点。

    第四,贸易顺差下降,1—7月全国累计贸易顺差1074.8亿美元,同比下降13.1%。今年前7个月,有5个月顺差下降。对美国、欧盟顺差分别为760.2和557.1亿美元,下降17.1%和35.9%,显示我国与两个最大的贸易伙伴间的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

    第五,外贸景气出现企稳迹象,7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1%,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5月份以来该指标已连续3个月超过50%;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8月14日为858.63,较7月17日的指数787.14上涨9.08%;从规模以上港口外贸吞吐量看,今年1—6月外贸货物吞吐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0.2个百分点,而1—7月外贸货物吞吐量进一步加快,超过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这些指标表明,中国外贸景气出现企稳迹象。考虑到自2008年下半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冲击导致外贸出口基数减少的效应,今年下半年我国外贸出口降幅收窄、甚至月度回升是可能的。

    今年以来,受外需严重萎缩影响,外贸出口持续下降,受国际市场资源类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影响,外贸进口也有所下降。尽管如此,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出口降幅持续收窄,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有所提高;在国际大宗商品价额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我国重要资源原材料进口量明显增长,这些都表明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有效利用国际资源的能力明显提高。我们相信,尽管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对外贸易仍将对今年国民经济实现既定增长目标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三、关于吸收外资情况和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

    吸收外资情况。今年1-7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3.68亿美元,同比下降20.35%,全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264家,同比下降27.39%。7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59亿美元,同比下降35.71%,全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45家,同比下降21.39%。

    总的来看,受金融危机影响,当前全球跨国投资下降趋势明显。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7月22日发布的《2009-2011年世界投资前景调查报告》,2009年一季度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同比分别下降54%和77%,预计全年下降幅度达50%和67%,这直接制约了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的增长。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国内市场容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产业配套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善,目前宏观经济企稳向好趋势明显。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对241家跨国公司的问卷调查,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我国仍然成为对外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排名第2至第5位的国家依次为印度、美国、俄罗斯、巴西。从中长期来看,我们对吸收外资形势仍然是充满信心的。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今年1-7月份,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90.3亿美元,同比增长36.2%;新签合同额759亿美元,同比增长23.1%。新签合同中大项目进一步增多,金额在5000万以上项目260个(上年同期207个),合计613.5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0.8%。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有140个(上年同期123个)。

    1-7月份,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48.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新签合同额41.1亿美元,同比下降3.3%, 7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76.6万人,同比减少2.5万人。

    四、关于《反垄断法》实施一周年有关情况

    自去年8月1日《反垄断法》正式施行以来,相关的立法、执法工作稳步推进,取得良好效果。自反垄断法实施以来至2009年6月底,商务部收到100多项经营者集中申报,正式受理了58起经营者集中申报,已审结46起,其中无条件批准43起,附条件批准2起(比利时英博啤酒公司收购美国AB啤酒公司、日本三菱丽阳收购英国璐彩特);禁止集中1起(禁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

    从总体受理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反垄断审查较好地维护了公平竞争秩序和公共利益;二是跨国公司参与的案件达到40起,占案件数的69%,表明跨国企业并购能力和法律意识较强;三是依法妥善审理了重要敏感案件,审查中所体现的审慎态度和执法能力得到了各方的肯定。

    在立法方面,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颁布了《关于相关市场界定的指南》;商务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颁布了《金融业经营者集中申报营业额计算办法》。商务部还制定、公布了一系列内部工作规则,包括《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文件资料的指导意见》、《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的指导意见》、《商务部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流程图》和《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办事指南》等。目前正在起草中的规章和规则还有《经营者集中申报办法》、《经营者集中审查办法》和《经营者集中审查操作规程》等。有关配套法规规章为《反垄断法》的规范和有效施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过去一年,商务部还根据《反垄断法》实施的要求,与欧盟、美国、日本、联合国贸发会议、OECD和APEC等国家或国际组织建立了反垄断对话或联系机制,共同举办或参与了一系列活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总结实践经验,完善配套法规,提高执法水平,更加有效地发挥《反垄断法》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方面的作用。

    五、关于第三批两岸经贸促进考察团

    今年5月底和7月初,商务部分别组织了两批两岸经贸促进考察团赴台。8月19日至25日,商务部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将组织第三批两岸经贸促进考察团赴台。

    此次两岸经贸促进考察团由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唐炜任团长,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相关商协会及企业人员共140余人参团,其中包括联想集团、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神舟电脑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中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上海滕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大陆企业,采购商品范围将主要集中岛内化工、机械、电子、纺织和轻工等行业。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上半年,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525.3亿美元,同比下降35.1%;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0亿美元,同比减少14.94%。为了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大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惠台政策和措施。前两批两岸经贸促进考察团赴台采购现场签约金额近10亿美元,预计年内还有望成交28亿美元。此外,大陆还积极鼓励台资企业开拓大陆市场、增加大陆旅客赴台旅游。今年5月,商务部、国台办发布了《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或设立非企业法人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作出了具体规定。台湾方面也随后公布了首批开放的赴台投资项目业别。7月底,福建新大陆公司投资收购台湾帝普科技公司股权申请通过商务部核准,获得商务部颁发的《企业境外投资证书》, 成为首家陆资赴台企业,两岸双向直接投资迈出标志性步伐。

    当前两岸经贸合作日益密切,这是大势所趋,只要两岸携手努力,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金融危机的挑战,推动两岸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以上,我把五个方面的情况向大家作了一个简短的介绍。接下来回答大家的问题。

    美联社记者:今天早上中钢协公布了市场谈判的结果,但这次并没有寻找传统“三大矿山”作为供货方,请问商务部对这个谈判结果有何评论?另外,上个星期WTO对出版物市场准入案发布了专家组的报告,请问从上周到现在此事有没有新的进展?

    姚坚:关于铁矿石谈判的结果我也是刚刚听到消息,我们注意到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和澳大利亚FMG公司达成了2009年度铁矿石价格协议。内容是粉矿干基离岸价格每吨度94美分,块矿干基离岸价格每吨度100美分,价格协议的有效期为今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我们认为,本次价格谈判和协商达成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当前铁矿石市场的供求状况。关于这次谈判的模式,我想这也是铁矿石定价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创新,对此,我们表示肯定和欢迎。我们认为,铁矿石价格谈判是企业的市场行为,国际铁矿石定价要有利于建立公正的国际经贸秩序,实现资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合作共赢。

    第二,关于出版物市场准入案。2007年4月,美国将此案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2008年3月份WTO成立了专家组研究这个案件,今年8月12号,争端解决机制专家组正式向世贸成员散发了关于出版物市场准入案件的专家组报告。我想说明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在出版物市场准入方面一直履行着相关的义务,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外出版物、音像制品和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也是畅通的。世界各国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对文化、教育等特殊的服务业都有独特的管理办法。我们看到,专家组尊重和支持中国基于文化产品特殊性对其传播方式进行适当管理,对此我们表示赞赏,这也是中方的核心关注。同时,专家组没有驳回美方提出的关于出版物、音像制品和电影在贸易权和分销渠道方面的诉求,我们认为这是不妥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因此都有权使用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二是中国的文化产品,比如电影,在国际贸易中有高额的逆差,我们的竞争力还比较弱。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的一些措施,是正当和合理的。根据WTO的规则,中方将继续评估专家组报告,不排除上诉的可能性。同时,我想强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市场仍将进一步开放。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欧盟对中国出口轮毂提起了反倾销调查,请您对此进行评论并介绍一下此事的最新进展。

    姚坚:8月13日欧盟对于中国产的铝合金轮毂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中国企业60多家,对中国的制造商生产和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干扰。我们认为:一、根据WTO反倾销协议要求,提起反倾销的申诉方应当提供详尽的资料和具体受影响企业的名单,但到目前为止,欧洲轮毂制造商协会提出的申诉名单中并没有具体的申请人,这不利于中国的应诉企业进行进一步的交涉,也不符合WTO关于透明度的要求。

    二是欧盟在实施反倾销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测算过程中使用了替代国,而没有根据中国的实际、中国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成本来计算反倾销的具体指标。欧盟使用的替代国是土耳其,这是极不合理的,土耳其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而中国的人均GDP只有3000多美元,不到土耳其的1/3。此外,欧盟在处理类似案件时甚至曾使用有关欧盟成员国来作为中国的替代国。因此,这种测算的公正性必然会大打折扣。我们认为,欧盟提起轮毂反倾销不仅缺乏公正的依据,也不利于欧盟自身的经济。中国的轮毂制造商给欧盟很多汽车制造商,包括奔驰、宝马、大众、奥迪等提供了汽车的轮毂,因此欧盟实施反倾销不仅伤害了中国制造商,也会对欧洲的企业和欧洲的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希望欧盟恪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维护开放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中欧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陈德铭部长刚刚在泰国签订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定,请透露一下商务部为推进自贸区进程具体做了哪些工作?除了7000个商品关税降低以外,有无其他进展,比如人民币跨境贸易交易措施会不会在东盟大举的推进?谢谢。

    姚坚: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在曼谷召开,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和东盟十个国家经贸部长签订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定》,中国和东盟商谈的自贸区建设是我国对外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区。在2004年和2007年我们分别签署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定,去年8月份达成投资协定谈判的一致意见。按照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协定签署的进程,中国和东盟作为一个有着19亿人口的重大经济区域,将在2010年1月1日全面完成自由贸易谈判,实施自由贸易进程。我认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完成自由贸易货物、服务和投资的谈判,不仅有利于双方经济发展,而且在当前金融危机这样一个背景下,有利于克服危机的影响,重振区域经济发展,振奋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

    商务部将在推进货物、服务贸易和投资进程中,继续完善政府的指导和服务,促进企业充分利用7000个商品实现零关税的机遇,在投资保护协定进一步完善下,在服务市场相互开放的进程中,进一步加强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其中也包括人民币结算的问题。人民币结算最早就是从边境贸易开始的,就是在云南、广西一带对东盟国家的边贸中开始的,随着人民币结算发展,特别有自由贸易区这样一个好的环境,有这样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包括贸易,包括承包工程和投资方面,人民币都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人民网记者:第一,近期欧美对于中国频繁地采取了贸易救济措施,我们国家除了在WTO框架之下积极的应对之外,有没有考虑采取一些反制措施?第二,关于中国和东盟自贸区建设,您预计到2010年自贸区建设完成之后,中国和东盟之间货物贸易和投资将会有一个什么幅度的增长?服务贸易主要是在哪些领域进行开放?第三,按照目前进程,美国是不是会在近期很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谢谢。

    姚坚:第一,关于近期反倾销案件增加比较多,这确实是现实的客观情况。我们也注意到,2008年,包括今年上半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球部分国家实施的贸易救济措施、贸易保护措施确实增长比较明显。比如2008年全球一共发起了208起反倾销调查,其中针对中国的就占到了73起,占总数的35%。今年上半年又有15个国家对中国发起了“两反两保”的调查,一共是60起,案件数上升了11%。对中国发起调查数最多的是印度,美国也很多。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希望有关国家保持克制,谨慎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因为,在当前背景下,滥用这些措施将会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的衰退,不利于恢复全球振兴经济的信心。在4月份的G20会议上,G20领导人也都承诺要克制使用、不使用贸易救济措施。

    我们注意到有关学者提出对有关重要商品采取反制措施的建议。我们认为,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首先是要和有关国家进行积极的磋商,并且相信重要的世界经济体会采取恰当的措施,克制和限制使用正在进行中或即将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我们想通过磋商,尽可能把贸易争端化解在萌芽状态之中,我们也不希望看到贸易战的继续发生。因为贸易战不能振兴经济,同时,过分的贸易救济措施不仅会伤害对方,也会伤及国内下游消费或者销售的企业。

    第二,关于和东盟自贸区建设问题。在2007年以前的5年,就是2003年到2007年5年中,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确实出现快速发展,年均增速30%左右。即使2008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和东盟贸易额还增长了14%左右。我认为,在自贸协定进一步实施的背景下,在中国消费潜力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产自东盟的初级产品、水果、工业制成品、特别是加工贸易的中间产品都会进一步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同时,中国的电子产品,包括劳动密集型服装产业都将进一步增加对东盟出口,对于双方建成大的共同市场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三,关于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我们也注意到在前不久召开的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上,美方对于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一问题作了积极的表述。我们也想强调,坚持对外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中国的既定目标,这不是需要别人承认与否的问题。同时这次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后果也表明,即使在所谓市场经济很完善的体制下,也会产生诸多的问题。所以,承认市场经济地位或者说哪种经济体制更符合本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在这方面更有自己的发言权。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涉及到贸易救济措施,事实上它是反倾销中的一个技术概念,正如刚才我跟大家说到的,它与裁定倾销幅度时是否选择替代国问题有关,所以尽快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有助于中国企业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参与公平竞争,也防止个别国家和企业采取这些措施歧视中国的企业。10月份即将在中国召开中美商贸联委会,会上将会对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尽早解决这个问题。谢谢。

    道琼斯通讯社: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您刚才提到出口完全有可能月度回升,您指的是下半年某个月出口会有正的增长吗?第二,商务部将如何整顿铁矿石进口的秩序?谢谢。

    姚坚:去年11、12月份,中国进出口规模大概在1800-1900亿,今年7月份中国当月进出口已经达到了2002亿,是去年底以来月度的最高额。我认为,今年还有5个月,当月出口降幅收窄,包括个别月份出现增长都是有可能的。因为:

    第一,中国出口虽然下降了22%,但是相对于世贸组织公布的其他国家出口降幅而言,中国的出口表现还是有竞争力的。比如美国在今年上半年下降了24%,日本下降了37%,俄罗斯下降了47%,以各国数据来比较,中国的企业和产品的出口还是有竞争力的。

    第二,中国所占市场份额还在提高。刚才我已经说过了,我们在主要贸易伙伴中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是有些提高,至少没有降低,与欧盟、日本、美国等保持了正常的贸易关系。

    第三,贸易结构还比较完善。这主要体现在贸易顺差大幅度缩小了,这是我们多年来外贸追求的目标,今年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顺差缩小了。同时,我国进口结构向好,例如,2007年和2008年,全球原材料和资源类产品如原油、成品油、铁矿石、木材、橡胶等价格都大幅度上涨。但是今年以来,这些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中国企业抓住当前国际市场资源类产品和原材料价格下降有利的时机,进一步扩大了进口。事实上,我们进口的货值下降了,但是进口量却在增长。比如天然橡胶进口价格下降41%,进口数量增长了4%;铁矿石价格下降了45%,进口量增长了32%;原油价格下降了51%,进口增长了6%。这说明我国企业能够更好的运用当前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机会,充分利用海外市场来完善自身的成本结构的构成,充分利用市场机会来增加市场竞争力。同时,我们制成品进口质量也在进一步提高,比如,数控机床进口数量虽然有所下降,但是进口数控机床的质量、规模和档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数控机床进口的单价平均价格提高了70%,说明我们在高档数控机床的进口产品类别中增加了进口。所以,对外贸易在当前面临这样一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也看到了市场的机遇,也就是说,大宗资源类商品、原材料商品价格下降,在进一步增加进口数量的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保持了竞争力,市场份额保持了稳步增长,会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对于国民经济贡献的力度。

    第二个问题,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钢铁企业集中度不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着市场秩序的问题,这些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的现象。在这样一个市场化进程中,随着行业协会作用进一步发挥,随着主要骨干企业进口能力、进口调控能力的进一步完善,我认为铁矿石进口秩序,包括铁矿石谈判的机制,也会随着市场化的进程进一步完善。

    中国日报记者:近期有一些媒体报道,“热钱”可能重新进入中国大陆,不知道商务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第二,前段时间有报道说商务部、发改委和中国粮食局赴东北做了关于粮食安全的调查,好象涉及了外商投资对粮食产业的影响,不知道这个调研的结果有没有出来?同时您怎么看待外商投资在中国粮食产业的影响?

    姚坚:关于“热钱”进入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正在进一步完善国际收支的申报、跟踪和监督制度,应该说在外汇资金的流入、流出、国际收支统计结算上进一步规范,越来越符合国际标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导下,中国外汇流入、流出的制度是完善的,是符合该组织的要求的。当然,中国经济形势在不断地变化,应当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的特点来采取有所侧重的贸易、外汇监管措施,这是必要的。

    第二,关于粮食安全的问题。据我了解,农业和农产品领域应当是中国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外资是中国吸收外资的重要部分。吸收外资不仅会给国内带来相应的资金,最重要的是会带来农产品加工技术,包括管理的经验。所以,我想坚持对外开放、坚持鼓励吸收外资这样一个大的政策是既定的方针,至于在农业领域个别行业,有研究者和专家可能提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专家、学者或者行业组织提出这样的意见也是正当的,需要政府进行恰当的评估和考核。但是,总体而言,吸收外资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管理水平的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包括海外的销售渠道,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上海证券报:您刚才提到我国的外贸与经济有了企稳回升的迹象,下半年您觉得外贸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积极因素都有哪些?我国外贸政策方面会不会有一些调整?

    姚坚:从最近几个月数据来看,我们看到了一个出口降幅收窄的企稳迹象。对于下一步形势怎么判断,我们还是持比较谨慎的看法。主要原因:第一是这次出口下降是我们主要的出口市场如美国、欧洲,乃至全球的经济萎缩,不同于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情况。第二,这次金融危机是由金融领域的监管缺失导致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链条很长,波及面很广,全球经济是否会出现整体企稳回升迹象还并不确定,甚至不排除在个别国家出现下一步的问题。从我们得到的美国零售商协会在7月份数据来看,美国的市场销售也是在下降的。这样一个大的背景导致我们对市场的看法是比较谨慎的。中国之所以有企稳回升的迹象,中国企业之所以有竞争力,主要是因为我们出口产品结构还是刚性需求比较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不太会受收入或需求波动的影响。进口方面大部分是资源类产品和原材料,虽然进口单价在下降,但是还是保持一定的幅度。因此进出口的保证还是有基础的。

    关于下一步出台的政策,从66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进一步稳定外需的一系列政策以后,这些政策见到了积极效果,最突出的是出口退税率,我国按照世贸允许的政策框架提高了出口退税率,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加工贸易政策,仅仅加工贸易限制类的目录就从2000多种减少到了500种,暂停了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保证金台账“实转”,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占压。在出口信用保险方面进一步提高了短期出口信用险覆盖面,使出口企业敢签订单,改变了以前部分出口企业有单不敢接的情况。这些政策出台都会使外贸出口企业进一步增强了信心。

    下一步重要的工作是两个方面:一是把这些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到具体的金融企业、保险部门和与外贸相关的海关、税收、商检等各个环节,也包括商务部门;另一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服务。例如广东、江苏等一些沿海地区政府部门加强对出口企业的服务,进一步完善了贸易便利化措施,这些都将会给今年出口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条件。

    路透社记者:现在中国促进贸易平衡的努力是不是和保市场、保份额的政策相互矛盾?我们对美国有那么大的贸易顺差,促进贸易平衡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减少对美顺差,但是我们又要保市场、保份额,似乎对美贸易顺差会更加扩大。不知您如何理解这两个政策之间的关系?

    姚坚:关于贸易平衡政策和保市场、保份额,是并不矛盾的两方面内容。就以美国为例,中国对于美国的贸易顺差是大幅度下降的,虽然中国对于美国的出口降幅没有那么大,但是我们看到美国对华出口也表现很不错。比如今年上半年美国整体出口下降了24%,但是美国对于中国的出口只下降了14%。因此,这两个贸易政策总体上是相互促进和支持的。无论从政策的设计还是从政策执行的效果看,随着中美两国贸易机制进一步完善,贸易促进手段进一步多样化,中美双方贸易会进一步促进和发展的。

    最后,向大家补充介绍有关乳制品进口自动许可的问题。最近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了公告,准备把鲜奶、奶粉的进口纳入自动进口许可管理。主要考虑是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乳制品同比增长了84%,增幅比较高。为了有效地实施贸易管理政策,促进贸易的平稳、正常发展,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对于鲜奶、奶粉和乳清纳入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同时商务部还将对上述产品实行进口报告和信息发布管理。这项政策的实施主要是起到一个事前监控和统计的目的,也是为了保乳制品进口贸易健康有序开展,保证国内市场稳定、健康的发展。

 

 

文章附件:
相关链接: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2001-2024 上海投资网
    投资咨询热线:+0086 (21) 68868336, 68868321
    info@shanghaiinv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