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召开“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专题新闻发布会


文章发表时间:2009-12-02 10:32:10

    12月1日,商务部召开“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商贸服务司司长邸建凯、市场运行司司长王炳南和市场秩序司副巡视员李振中就商务部做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工作分别介绍了情况。发布会由办公厅副主任沈丹阳主持。实录如下:

    沈丹阳: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去年12月30日,为进一步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134号文),其中包含7个方面、20条内容。文件下发以后,商务部积极贯彻国务院政策,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相关政策措施实施近一年来,对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商贸服务司司长邸建凯,市场运行司司长王炳南和市场秩序司副巡视员李振中四位同志,向大家介绍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各项政策的实施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下面,首先请市场运行司王炳南司长介绍134号文件发挥的政策效应以及今年以来商务部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方面所做的工作。

    王炳南: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底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简称134号文件)下发以后,商务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建立了工作机制。陈德铭部长亲自抓工作落实。商务部及时将134号文件7大类20条内容分解成51个子项目,下发了39个配套文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基层逐项推动落实。中央财政安排了促进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促进服务业发展和中小商贸企业发展资金及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资金。各级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36个省区市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32个省区市安排了配套资金25亿元。

    在各地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广大流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及以旧换新工作积极推进,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农村流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加快推进了“万村千乡” 和“双百市场”工程。截至10月底,已建成连锁式农家店15.6万家,承办企业配送中心1100个,分别完成年度计划104%和110%。200家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400家县乡农贸市场改造正在开工建设。2006年以来,已累计建设连锁化农家店41.1万个,配送中心1286个。对365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的751个项目进行了建设改造。在15个省(区、市)开展“农超对接”工作,推进试点项目205个。这些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健全了农村市场网络体系,为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农产品流通发挥着重大作用。

    二是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加快推进。家电下乡产品品种已由试点时的3类扩大到9类12个品种、6700个规格型号,中标生产企业359家,中标流通企业344家,销售网点近19万个,做到了全国县乡基本覆盖。截至10月底,中标生产企业发货量6587万台,实现销售约1200亿元。在北京、天津等9个省市试点推进了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截至11月24日,共回收旧家电267万台,拆解旧家电86万台;销售新家电230万台,销售额90亿元。确定了汽车以旧换新报废汽车拆解资质企业478家,设立老旧汽车回收网点1859个,一站式联合服务窗口369个。截至11月24日,全国申请补贴老旧汽车6990辆,补贴申请金额5843万元,拉动新车消费10亿元。另外,还将对24个省区市的40家二手车交易市场、60家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进行升级改造。

    三是城市社区服务加快发展。在北京、天津等16个试点省市的39个城市开展了早餐示范工程。截至11月24日,建成主食加工配送中心46个,标准化早餐网点1.3万个。今年计划建设100个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已完成54个,培训家政服务人员12万人,全年接受培训人员将达到20万人。“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老字号保护和创新等试点工作也在有序进行。目前已升级改造社区菜市场627个;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48个,回收站点1.22万个;老字号技术改造195项,商标保护47项,在30个地级以上城市建立肉品质量追溯系统。

    四是市场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加强了城乡市场统计监测和应急储备体系建设。市场监测样本企业已达2.1万家,其中通过互联网直报的企业1.6万家,发布系统监测的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15.3万条。中央和地方储备制度不断完善,储备规模扩大,应急储备品种不断增加。其中,地方生活必需品储备品种已达29个。应急商品数据库重点联系企业1500家,涉及食品、生活用品、救生器材和救灾物资四大类58种商品。这两个体系在应对系列突发事件、保障市场供应、调节供求、维护市场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企业经营环境逐步改善。积极实施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担保和内贸信用险补贴政策,支持1.14万家商贸企业融资480亿元,1.59万家企业信用销售1428亿元。在143个地级市、99个县(市)推进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通12312举报投诉热线,目前,已初步建成公共服务平台161个。协调落实扶持内贸企业发展政策,19个省区市实现了工、商企业用电同价,部分地区实行了用水同价,26个城市实行污水处理同价。这些政策降低了流通企业成本,支持了中小商贸企业融资,为扩大消费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六是推动消费力度空前加大。商务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扩大消费、创新生活”促消费系列活动,围绕假日消费、会展消费、内外贸对接等九大主题,重点组织开展了50项重大活动,带动各地举办大型促销活动3000多个。今年“十一”假日期间,全国消费品市场日均零售额同比增长18%。其中,“上海购物节”举办500多项活动,销售同比增长21.6%。针对我国出口大幅下滑的情况,积极协助出口企业扩大国内销售。一些地方和机构开展了“外贸赶大集”、“外资企业内销博览会”及“全国外贸商品巡回展”等活动,广交会组织6次内销洽谈会,达成采购意向85亿元。

    这些政策措施实施后取得了明显效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消费增长快速回升。1-10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3%,实际增速达到历史高点17.2%。据商务部监测,受金融危机影响,一季度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仅增长0.6%,4月份后,增速明显回升,二季度开始持续走稳,三季度后逐月加快。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2%,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农村市场消费增长尤其明显,1-10月累计增幅高于城市0.8个百分点。

    第二,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增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其中,消费拉动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三驾马车当中,虽然投资拉动作用更大,但从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指标对比看,消费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是很明显的。

    第三,带动了社会对消费设施的投资。重点项目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增强。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拉动社会投资350亿元,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可拉动地方和企业投资5亿元,“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带动地方和企业投资20亿元,标准化菜市场项目拉动地方配套资金超过7.9亿元,早餐示范工程预计拉动企业投资130多亿元。这些工程的实施对吸引民间投资、稳定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增加了税收和扩大了就业。商贸流通是我国税收来源的重要行业,是扩大就业的主要领域。1-10月,商贸流通业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三税额占全国三税总额的36.8%,三税合计同比增长3.3%,增速比全国三税增速快0.8个百分点。在扩大就业方面,初步预计主要项目完成后,至少可增加就业岗位200万个,占全国待就业人数的9.1%。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前10个月已吸纳就业63万人。融资担保和内贸信用险补贴政策受益企业2.67万家,增加就业约10万人,支持销售超过3400亿元,实现利税约120亿元。实施家政服务工程,全年可培训20万下岗人员、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早餐工程预计带动10万人就业。再生资源回收项目可增加18万个就业岗位。这些项目的实施可大大缓解就业矛盾,对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不可低估。

    第五,引导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家电、汽车下乡以及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带动了汽车、家电产销两旺。以旧换新提高了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减少了环境污染,下乡产品效能标准提高,促进相关产业向节能环保转变。1-10月,全国汽车销售1089万辆,同比增长37.7%。其中,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570.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63.2%。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家电销售增速比一季度加快8.6个百分点,带动了低耗能的洗衣机、电冰箱、彩电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16.7%和4.2%。 目前消费市场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得益于中央和国务院及时出台的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措施。我们预测今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同比增长15.6%左右。

    明年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工作将在今年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在搞活流通方面,要继续建立和完善四大体系:一是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二是工业消费品流通体系的完善;三是生产资料批发体系的建立;四是服务业体系的形成。在扩大消费方面,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一是扩大农村消费;二是增加城市消费;三是推动换代消费,如继续完善“以旧换新”政策;四是开展信用消费;五是规范和促进网上消费;六是抓好节庆消费。此外,要继续抓好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的培育,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发挥其在市场的稳定和调控作用。

    长期以来,新闻媒体的朋友对商务部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工作给予了很大关注,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消费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我们也希望各媒体继续给我们大力支持,同时给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谢谢大家。

    沈丹阳:下面欢迎记者朋友们就搞活流通、扩大内需相关问题提问。

    上海东方早报: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空间还有多大?补贴额度会有什么调整?第二,流通企业竞争非常激烈,行业利润率低,如何进一步改善流通企业经营环境?

    邸建凯:家电以旧换新,从8月启动以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最新的数据,到今天早上统计,回收旧家电已经达到了289万台,销售新家电250万台,销售额达到了98亿,预计到今年年底销售额可以达到110亿以上。政策出台以后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对于明年的有关政策,我们正和有关部门商讨,这项政策是不是要扩大范围,要等有关部门商量以后上报国务院确定。

    第二,关于企业,我理解你指的是中小企业。从我们国家来说,99%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比大企业相对困难一些,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中小商贸企业共147万家,占全国商贸企业总数的99.8%。今年以来,我们部里出台了一些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其中一项就是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展会,减免中小企业参加展会展位费的费用,大概支持2万多家。同时,中华老字号企业多数都是属于中小企业,今年商务部支持了212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帮助他们进行商标注册和技术改造。

    下一步商务部要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年继续在专项资金、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和开拓市场以及在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支持。谢谢。

    常晓村:汽车消费增长空间很大,政策调节我认为还有余地。今年汽车以旧换新、汽车下乡、车购税减半,这三项政策是拉动汽车增长的动力。但是面对金融危机,全球汽车销售量下降,中国汽车销量成为全球第一,有人说会达到1300万,可能还不止。应该说这些政策,包括以旧换新政策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汽车以旧换新今年起步较晚,国务院5月份开常务会,6月份发文件,7月份发布实施办法,8月中旬开始实施。实施两个多月以来,进展非常顺利。商务部、财政部、环保部、工信部紧密合作,建立了工作机制,联席会制度,共同商量问题。另外商务部还开发了汽车以旧换新的信息监管系统,同时组织了千人业务培训等等,这些工作都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各地还确定了478家拆解企业,建立了1859个回收网点,设立了369个一站式联合服务窗口,应该说这项工作进展很顺利。我认为汽车消费增长空间很大,全国现有黄标车1800万辆,当然不可能一两年都换掉,要陆续地换。汽车以旧换新不仅是拉动消费的动力,也是为了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带动就业等多方面的目的,所以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发展空间很大。

    汽车消费政策包括“1.6升排量”的车购税减半,汽车下乡补贴,以旧换新补助等。有人反映补助不够,中央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目前还没有最后决定。另外,国家也在充分考虑这几项政策之间的协调。此外,商务部还在研究其他相关政策,如拆解的问题,目前有400多家企业,拆解能力是不够的,拆解回收中也存在污染和提高效益的问题,商务部准备改造提升一批拆解企业的能力。

    还有一项政策,就是二手车市场改造问题。目前有500多家二手车市场,截至11月底,二手车交易量300万辆,这个数字跟国际的数字相差很大,国际上二手车交易量是新车销量的3.5倍。我们国家的300万辆旧车只相当于新车销售量的27%,因而具有很大的潜力。商务部正在推动二手车交易市场功能、信息、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提升和改造。

    另外一个政策就是汽车下乡。今年农村汽车市场有望突破200万辆,比去年增长80%,所以我认为汽车消费热点刚刚来临,汽车消费空间是很大的。我们作过研究,目前国际上每千人汽车保有量是130辆,美国700多辆,日本500多辆,中国每千人只有37辆。

    专家作过研究,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时候,汽车开始进入家庭;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汽车会快速进入家庭,中国现在正好是3300美元,是快速进入家庭的时候。所以我认为,汽车的消费空间很大,汽车政策调整也是有余地的。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我们注意到为了支持中小商贸企业的发展,在134号文里特别提到融资担保和信用风险这两项政策。截止到目前这两项政策共补贴了多少资金,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李振中:两项政策实施以来,充分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据初步统计,两项政策已补贴资金3.5亿元,受益企业2.7万家,增加就业约10万人,支持销售超过3400亿元,实现利税约120亿元,对于缓解中小商贸企业融资难、促进信用销售、活跃市场流通,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支持中小商贸企业融资479亿元。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担保机构为11386家中小商贸企业提供了15327笔贷款担保,实现融资479亿元,其中贷款额100万元以下的占44%,100-300万元的占31%。财政累计提供补助资金2.3亿元,融资杠杆效应超过200倍,确实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据各地反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很多商贸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停业破产,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尽管影响更大,但由于担保和信贷政策的支持,企业倒闭数量反而减少。这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决策的正确性。

    二是支持扩大信用销售1428亿元。按照保费50%的补贴标准,商贸企业共获得内贸信用险补助1.2亿元,平均保费率降至1‰以下。15000多家商贸企业享受了保费补贴政策,共实现信用销售1400多亿元。其中中小商贸企业6353家,完成信用销售952亿元。举两个例子,联想集团在“家电下乡”中利用内贸信用险,赊销近10亿元。长虹集团为1050家中小商贸企业投保内贸信用险,占买家总数的42%,增加赊销10.6亿元。

    凤凰卫视:主动发布中,王炳南司长提到今年预计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将达到12万亿。但是我们知道,这其中新住房是3万亿左右,如果再加上二手房有可能达到6万亿。居民购买住房的比例占个人零售品的一半。您认为是否因为因为房价过高把内需其他的消费的增长空间挤占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对明年非住房的消费零售品消费有什么预测?

    王炳南:1-10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达到10.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5.3%,刚才你提到的住房问题,根据我国统计上的规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含购房消费统计。

    凤凰卫视:虽然不含统计数据当中,毕竟老百姓为了要攒钱买房的话,就会对别的消费进一步的控制。是否存在这种问题?

    王炳南:内需不足应该说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不仅仅是一种。像记者提到的住房问题,这里消费者有对预期消费的判断。另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不完善也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所以不能仅仅简单概括为购房这一个因素。

    邸建凯:我补充一下。住房消费增长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促进作用,因为老百姓买了房子得买家具和家电,还要进行装修,这会促进建材和装饰用品的消费,买了房子不是说我的房子就放在那儿不用了,不管自己用还是出租出去,总得买家具和家电,所以应该说对整个的消费拉动作用是正面的。

    国际商报:今年的多次雨雪天气影响了蔬菜等生活供需品的供应,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今年以来商务部在促进蔬菜等生活必需品流通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明年我们在农产品市场调控方面做的工作。

    王炳南:今年特别是秋冬之际,受恶劣天气的影响,蔬菜和水果都出现了一些阶段性的“卖难”、“买难”问题。商务部对农产品市场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一直都是高度重视的。这不仅仅关系到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稳定的问题,还关系到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民增收的这个大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市场体制发展的比较完备,商品大部分处于供大与求的状况,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小生产与大流通的矛盾,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造成了一些农产品市场不平衡的问题时有发生。

    商务部对此非常重视,我们对这类问题主要采取三个方面对策:第一牢牢坚持准确监测、深入分析、科学预测、快速反应、及时调控的工作思路,制订了相应应急工作方案。第二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加强市场调控,保障市场供应的七种调控方式。一是加强信息引导,我们及时地通过媒体、商务部网站发布农产品生产、销售、价格和供需情况,及时引导企业和消费者。二是如果信息引导不行,我们加强产销衔接,组织当地的企业进行供应链采购和投放。三是进行区域调配,组织企业进行跨地区的调剂,解决供求的矛盾。四是如果前三条措施仍不能解决供求矛盾的话,我们就要进行储备收储调节。这几年通过建立中央和地方储备体系,在紧急的情况下,按照先动用地方储备后动用中央储备的办法,进行调控。五是如果国内市场仍然出现一些问题,可以组织适量的进口进行补充。在极端的情况下,我们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可以使用限量销售和征用、配给等特殊的办法,来维护市场稳定。应该说,解决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卖难”和“买难”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要从根上、从治本上加以解决。第三就是建立长效机制。

    商务部在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中,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农超对接”工程,目的是建立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解决农产品卖难和买难问题,搞好市场平衡发展。在建立长效机制上,我简单点点题,主要从商品的流通体系、信息引导体系、收储体系、加工体系以及出口促进体系五个方面加强建设。近期媒体一直非常关注,北方的雨雪天气造成的局部蔬菜供应紧张,广西香蕉卖难问题。商务部坚决贯彻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立即行动,一方面我们组织人到现场了解实际情况,找到真正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我们加强指导,两次发明电,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特别是北方主销区的商务主管部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组织辖区内的大型批发市场、连锁零售企业,加大对广西香蕉的采购力度;引导批发市场设置香蕉专区,零售企业设立专柜。商务部也紧急在部新农村网上,设立网上产销衔接,促进广西香蕉的销售。同时,我们也希望北方主销区的省会城市认真组织有条件的企事业团体、学校等集体伙食单位,采用团体购买的方式,增加香蕉采购和消费量。据统计从25号到现在,将近一周左右的时间,北方十个省区市订购了广西香蕉14万吨,达到了今年可以销售香蕉量的23%,大大缓解了广西香蕉卖难问题。

    第一财经:我们近期看到,由于消费结构升级和对服务品质的追求,城市居民对社区服务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商务部在完善社区功能和扩大居民消费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邸建凯:商务部在完善社区功能和扩大居民消费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家政服务体系的建设。准备在全国100个城市建立100个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另外,培训20万名家政服务员,整合5万家的家政服务企业,为5千万个家庭提供家政服务。二是早餐工程。商务部今年在23个省市建设了86个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同时配套早餐的网点超过了13000个,使得城市居民能够吃到安全、卫生、价格比较便宜的早餐。三是对1000个社区菜市场的改造。四是在12个城市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一共建立1.4万个社区回收站点,48个分拣中心,同时还要建设10个再生资源区域性集散市场。现在90%以上的回收站点和85%以上的分拣中心都已经完成。

    中国证券报:商务部对加强商贸流通企业兼并重组的事情有何考虑?今年以来开展了那些具体工作?明年在加强兼并重组方面会有什么政策出台?

    邸建凯:商务部鼓励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我们国家流通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99.8%都是属于中小企业。企业通过并购或其他方式进行重组,能够得到比较快速的发展。商务部积极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上市,这在政策上也是没有障碍的。

    北京电视台:最近我国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上涨的趋势,请问对消费品价格会有产生什么影响?针对其中农产品价格上涨,请问您如何看待“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商农和商民利益矛盾如何平衡?第二个问题,针对网上购物整体形势,商务部有没有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对网上购物进行规范?

    王炳南:关于这个问题,特别是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如何保障农民丰产增收,商务部力求通过搞活市场流通,解决农民的关切问题。我们采取的主要办法是对上市农产品加强日常的监测。商务部有一个比较完备的城乡市场监测体系,对农产品日常价格出现异常波动,一方面进行预警,另一方面及时了解情况,对出现卖难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及时进行信息的发布和引导,指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加强农产品的销售。今后,我们还将在这方面继续做好工作,把解决农民卖难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常晓村: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价格不是主要矛盾。今年前三个季度CPI同比下降1.1%,PPI下降6.5%。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更关注价格怎样由负变正。目前农产品大宗价格总体下降,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其中粮食和水果是上涨的,而许多农产品的价格都是下降的,比如棉花、油料、畜牧产、林业产品等,有的下降幅度达到20%。

    刚才记者提到一个问题,担心房地产消费挤占了其他的消费,我并不这么看。比如前三个季度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15.1%,如果扣除物价因素,可能是16%-17%,实际上这个增长已经达到历史高点。这其中有一个变化,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市,这是多年来没有的,也是我们所希望的。消费增长潜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农民增收。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农民收入确实是增加的。这里有一个数字,前三季度农民的现金收入是4307元,比去年增长了8.5%,如果扣除物价指数,实际增长9.2%。

    邸建凯:网络购物在今年前三季度达到1689亿元,同比增长90%以上,预计全年可以达到2600亿以上。这是我们扩大消费一个非常重要的业态。商务部对于电子商务和网购非常重视,一是通过完善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关政策,支持传统的流通企业和专业的网络购物企业进一步扩大网上销售。二是准备在全国开展流通领域电子商务示范工作,选择应用电子商务规范化水平高和代表性强的流通企业,研究推广成熟运作的模式和优秀的解决方案,来带动流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围绕电子商务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扩大消费。第三商务部已经出台了《电子商务模式规范》和《网络交易服务规范》,同时正在组织制定《网络购物商品配送服务规范》。通过这些行业标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优化网上交易的市场环境,增强消费者的信心。

    路透社:请问常晓村司长,刚才您提到汽车政策调整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车购税减半的政策还有可能延期?另外,您刚才说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汽车快速进入家庭。但很多目前很多二、三级以上城市的堵车问题已是有目共睹,如果为了拉动消费而鼓励购买汽车,到最后拥堵问题愈演愈烈,政策是否又要转向?

    常晓村:你问的问题很好,但是我要纠正一下,我说不是政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说的是汽车消费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政策调整是有余地的,而且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二是你说“使劲拉动”汽车消费带来的问题,我觉得这种“使劲拉动”也是在金融危机特定时期下“使劲拉动”。如果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经济恢复正常了,“使劲拉动”就不用了。刚才说的1.6升排量购置税问题怎么考虑,还有其他的政策怎么考虑,这些国家有关部门都在考虑,比如明年1.6升排量怎么办、汽车下乡补贴怎么办、以旧换新补贴怎么办等。我个人认为,汽车消费应该是扩大消费的重点商品。

    沈丹阳:谢谢四位司长,也谢谢在座各位记者朋友。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

 

 

文章附件:
相关链接: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2001-2024 上海投资网
    投资咨询热线:+0086 (21) 68868336, 68868321
    info@shanghaiinv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