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0年市本级决算及2011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文章发表时间:2011-09-14 09:01:48

——2011年7月28日在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

上海市财政局局长蒋卓庆

  一、 上海市2010年市本级决算情况

  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市各行各业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五个确保”要求,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民生得到持续改善,全年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在此基础上,全市预算完成和决算情况较好。

  汇总市本级和区县决算,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2873.6亿元,比2009年(下同)增长13.1%,完成预算的104.8%。加上中央税收返还及专项补助收入558.5亿元,减去本市上解中央支出170亿元,加上上年结转收入3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71亿元、调入资金3.8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7.3亿元、动用历年结余等8.2亿元,全市财政收入总计3397.4亿元。全市地方财政支出3302.9亿元,增长10.5%,完成调整预算的106.3%。加上市级和部分区县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7.2亿元、中央专项结转下年支出33.1亿元,全市财政支出总计3393.2亿元。全市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当年结余4.2亿元。

  2010年,市本级财政收入1393.2亿元,增长10.8%,完成预算的105.1%。加上中央税收返还及专项补助收入558.5亿元、上年结转收入35亿元、调入收入1.8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71亿元,减去本市上解中央支出170亿元、市对区县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550.5亿元,市本级财政收入总计1339亿元。市本级财政支出1278.7亿元,增长6.8%,完成调整预算的109.6%。加上中央专项结转下年支出33.1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6.5亿元,市本级财政支出总计1338.3亿元。市本级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当年结余0.7亿元。

  上述市本级财政收支执行的决算数与2011年1月向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的2010年市本级预算执行数一致。但市本级财政收入总计1339亿元,比向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的市本级财政收入总计1338.3亿元,增加了0.7亿元,主要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中央与本市两级财政据实结算后,中央财政税收返还及专项补助收入增加所致;市本级财政支出总计1338.3亿元,与向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的市本级财政支出总计一致。

  (一) 2010年市本级财政收入决算情况

  2010年,市本级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合计1393.2亿元。市本级财政收入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重点行业对财政收入的支撑和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受益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金融业等重点行业加快集聚,对财政收入的拉动效应不断增强。来自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等行业的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均在20%以上;来自于金融业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5%;来自航运等交通运输业的地方财政收入在消化相关税收减免政策影响后增长15%;来自于工业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

  二是所得税类收入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度进一步提高。2010年,市本级完成所得税类财政收入426.7亿元,增长16.9%,占市本级财政收入的30.6%;完成流转税类财政收入732.3亿元,增长11.8%,占市本级财政收入的52.6%;完成财产行为税类等财政收入99.2亿元,增长9.1%,占市本级财政收入的7.1%。

  三是非税收入增幅下降。2010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在内的市本级非税收入类财政收入完成135亿元,下降7.8%。

  (二) 2010年市本级财政支出决算情况

  2010年,市本级实现财政支出合计1278.7亿元。在市本级的预算安排中,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突出体现惠民生、调结构、促和谐的“三个聚焦”要求。在预算执行中,按《预算法》规定安排的预备费也主要用于“三个聚焦”。“三个聚焦”支出合计1072.1亿元,占市本级财政支出的83.8%。

  1 聚焦惠民生,市本级财政支出总量达到665.8亿元,占比52%

  一是落实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益性支出。教育支出主要用于启动实施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工程等重点发展项目,补贴民办学校招收来沪从业人员子女生均经费,配备标准化图书室,增配体育运动器材等,有效保障来沪从业人员子女教育权益。医疗卫生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大学生医疗保障资助资金、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促进公共卫生建设,安排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院前急救等专项经费;启动区域医联体改革试点和郊区三级医院“5+3+1”建设计划。公益性文化支出主要用于推进“三网融合”的中心城区有线电视用户数字化整体转换,落实世博文化中心建设经费、世博文艺演出和文化展示活动经费。

  二是落实农业、社会保障、稳定物价等基本民生保障支出。农业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兑现种粮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政策资金。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主要用于补助养老保险基金,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落实对郊区老年农民养老补贴和城乡低保补助资金。建立主副食品价格稳定基金,补贴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和出租车油价调整资金,落实世博会赠票赠卡惠民项目经费。

  三是支持城市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公共惠民建设支出。安排市政道路、轨道交通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改善城市面貌、方便市民出行的城建项目资金。落实保障性住房、廉租房、旧区改造等建设资金。

  2 聚焦调结构,市本级财政支出总量达到241.3亿元,占比18.9%

  一是落实科技支出。主要用于设立上海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拨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地方配套资金,鼓励本市企事业单位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研究开发。

  二是落实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支出。主要用于落实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以及排污费支出,淘汰劣势企业、劣势产品和落后工艺93个,调整危险化学品企业65家;实施污染减排奖励,落实10家燃煤电厂脱硫设施运行超量减排奖励资金;鼓励使用节能产品,对高效照明产品等实施政府补贴,以及支持辰山植物园、外环绿化带、金山工业区等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

  三是落实各类调整经济结构的专项支出。主要用于安排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吸引各类人才来沪创业发展;建立市级财政“转方式、调结构”专项资金,提升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3 聚焦促和谐,市本级财政支出总量达到165亿元,占比12.9%

  一是落实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等支出。主要用于支持技术安全监督体系、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督体系建设。

  二是落实社会公共安全等支出。主要用于安排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的正常运转和办案经费,以及警用装备配置、狱政设施维护等支出。

  三是落实促和谐各类专项支出。主要用于安排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设资金,提高应急处置社会突发事件能力;建立地方政府偿债机制,安排政府性债务偿债资金。

  (三) 2010年市对区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决算情况

  2010年,市本级财政收入中安排市对区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550.5亿元,增长5.4%。在市对区县转移支付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达160.8亿元,占转移支付总量的80.1%。综合考虑本市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筹办举办上海世博会公共安全和城市维护投入加大,以及《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施行后本市水源保护区范围扩大等多种因素,2010年近八成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量资金,重点投向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城市维护和生态补偿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区县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保障。

  (四) 2010年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10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2255.6亿元,加上中央财政对本市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11.4亿元,动用上年结转收入、调入资金等18.9亿元,收入总计2285.9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871.2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当年结余414.7亿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750亿元,其中: 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10.8亿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44.1亿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24.5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579亿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8.8亿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2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4.9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4.4亿元、车辆通行费收入38.1亿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22.7亿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1.5亿元。加上中央财政对本市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11.4亿元、动用上年结转收入9.1亿元,减去市对区县政府性基金补助支出8.1亿元,收入总计762.4亿元。市本级地方征收的政府性基金支出653.5亿元,其中: 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5亿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支出13.2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575.3亿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2.4亿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0.3亿元、彩票公益金支出4.5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15.6亿元、车辆通行费支出34.2亿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2.5亿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0.5亿元。加上中央财政对本市政府性基金补助支出16.3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合计669.8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当年结余92.6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按国家规定专款专用,结余资金结转以后年度滚动使用。

  (五) 2010年预算执行效果

  2010年,全市各区县、各部门、各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市人大的有关决议、意见和要求,稳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切实改进和加强财政管理,严格规范预算执行,认真落实国家和本市的各项财政政策措施,为促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一是财政政策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增强。重点研究并先行先试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提升先进制造业能级等方面的财税政策措施,全市的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增加市级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总量,本市“十一五”时期的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对人才引进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加大,科技支出法定增长得到切实保障,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区县财政扶持政策逐步规范,区县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明显加快。二是财政支出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公共财政的聚焦保障重点进一步向教育、农业、公益性文化等法定增长支出倾斜,向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的重要民生项目倾斜,向公共安全、质量技术和食品药品监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事关上海世博会成功安全举办的项目倾斜。三是市与区县财税管理体制和财政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关于本市进一步深化完善“十二五”期间市与区县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由市政府正式印发;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试编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原在预算外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从2010年1月1日起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不含教育收费);体现“制度加科技”要求、市与区县一体化的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平台,以及规范和完善罚没收入管理的非税收入统一管理平台基本建成;市级财政专项资金评审制度初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启动试点。四是财政信息的公开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本级预算草案进一步细化,报送市人代会审议的部门预算由原来的35个扩大到100个;2010年预算、2009年决算和执行情况,以及月度(季度)地方财政收支情况首次向社会公开;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政府非税收入和社会公共资金的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加大。五是公共财政的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本市医疗卫生机构、大中专院校等市级事业单位,从2010年起率先试点实施由市财政部门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年度财务报表制度;“小金库”的专项治理范围进一步延伸扩大;在部分市级财政专项资金中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审计整改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财政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本市财政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本市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对民生的财政保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仍然较大,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财政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审计情况也表明,2010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推进较慢、部分项目预算安排不够合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改革推进不够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切实按照市人大有关决定、决议要求和审计意见,认真整改落实到位,并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市财政局和有关部门已经并将继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切实加强财政监督检查,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二、 今年以来本市预算执行和几项重点财政工作的推进情况,以及下阶段财政工作的初步安排

  (一) 2011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本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个着力”要求和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1年财政预算任务,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强化收入管理,优化支出结构,财政收支预算的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今年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21.1亿元,比2010年上半年(下同)增长29.2%,完成年度预算的65.1%。其中,市本级收入966.6亿元,增长29.2%,完成年度预算的64.3%;区县级收入1054.5亿元,增长29.2%,完成年度代编预算的65.9%。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681.3亿元,增长15.3%,完成调整预算的47.9%。其中,市本级支出605.2亿元,增长21.3%,完成调整预算的45%;区县级支出1076.1亿元,增长12.2%,完成代编预算的49.8%。

  收入预算执行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收入总量增长较快。今年以来,本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工业生产、消费服务、外贸出口实现较快增长,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同时,本市财税部门依法理财治税,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收入征管,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二是财源结构趋向优化。全市来自第三产业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1.7%,占收入总量的比重为77.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其中金融、商业、商务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增幅均在20%以上,表明本市经济增长正进一步转向主要依靠消费和服务;来自第二产业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1.4%,其中近五成的增量来自于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成套设备、生物医药、电力能源等重点行业,显示重点行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三是政策性因素增收较多。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除经济增长带动外,还受到国家对外资企业开征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以及本市积极贯彻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提高土地增值税预征率、加强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税收清算和稽查等因素影响,部分税种收入增加较多,其中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分别增长66.5%、104.6%和174.7%,贡献地方财政收入增量逾三成。四是财政收入增幅逐步趋缓。一季度,由于政策性因素增收较多,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7.1%;进入二季度,受政策性因素增收效应逐步减弱、房地产市场交易下降,以及工业企业成本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回落至21.8%,其中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占收入总量四成多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收入回落更加明显。

  今年上半年,市与区县财政部门统筹“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两本预算,预算支出执行着力突出年初预算明确的“五个重点”: 一是重点支持和促进科技教育创新发展。全市科学技术、教育、人才投入等支出完成245.2亿元,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比重(下同)为11.3%。主要用于落实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地方配套、知识产权专利资助、高校211工程地方配套、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引进经费等。二是重点支持和促进结构调整。全市产业扶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支出完成214.6亿元,占比9.9%。主要用于落实化工区专项发展资金、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金融发展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三是重点支持和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建设。全市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文化和社会公共安全等支出完成502.9亿元,占比23%。主要用于落实养老保险基金财政补贴、高龄老人纳保补贴、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郊区三级医院开办经费、优秀文学和艺术创作扶持资金等。四是重点支持和促进城乡统筹。全市农林水事务、郊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完成457亿元,占比21%。主要用于落实对种植粮食农民补贴,提高蔬菜农资综合补贴标准,实施“夏淡”期间绿叶菜种植和蔬菜标准园建设专项补贴,安排落实促进郊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村庄改造、河道整治等经费。五是重点支持和促进城市管理和运行安全。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日常维护、城市综合治理和运营管理等支出完成489.5亿元,占比22.5%。主要是落实公交油价补贴资金、食品药品监督经费、公路和城市道路养护经费、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经费、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等。

  (二) 2011年“三公”经费信息公开情况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财政部的工作要求,本市在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三项经费(以下简称“三公”经费)预算管理的基础上,由市财政局汇总市级部门2011年度“三公”经费预算,在报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向社会公开,为明年向社会公开2011年度“三公”经费决算做好准备。经统计汇总2011年市级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预算,合计11.1亿元,其中: 因公出国(境)费预算1.95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5.85亿元、公务接待费预算3.3亿元。有关本市市级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向社会公开工作参照中央做法办理。按照“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原则,市财政局将指导、推动区县财政部门认真做好区县“三公”经费预算的信息公开工作。

  (三) 2011年上半年本市几项重点财政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

  今年上半年,本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年初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有关决议、意见和全市财税工作会议对财政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六个着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市的财政改革发展取得了新进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一是着力支持和促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从2011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市与区县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产业资源整合和市与区县联动发展;选择部分行业企业率先试行鼓励先进制造业主辅分离的财政扶持政策,并向财政部正式提出了在本市部分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率先实施增值税扩围改革的试点申请;以深化市级财政科技投入机制改革为切入点,推进建立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并及时研究完善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创新载体建设的财政政策措施。二是着力加大公共财政民生投入保障力度。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确保重点支出及时到位,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加大对本市教育“十大工程”重点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推动教育优先、均衡发展;制定促进本市各类企业开展职工职业培训的财政支持政策;进一步优化完善本市重点“医改”项目的财政投入保障方案,支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认真落实好财政配套政策措施;实施支持本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财税政策,加快推进“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认真研究拟定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推进建立本市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制定实施财政扶持政策,支持菜篮子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消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三是着力推进实施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制定和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市“十二五”时期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着重加强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绩效评价、信息公开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从2011年1月1日起,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制定和实施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选择部分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项目,试点实施财政专项资金评审制度;全市18个区县全部纳入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平台,电子集市采购的商品范围进一步扩大;制定和实施《上海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选择部分涉及民生的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积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着力提高财政运行的规范化和透明度。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集中开展“4+3”专项治理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本市乡镇财政性资金管理专项治理。根据国务院要求,制定和实施《上海市市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试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县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的通知》,着力加强本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和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范化管理。从清理规范和审计情况看,本市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总体情况良好,政府性债务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风险可控。重点对“节能减排”等36项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使用情况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在向社会公开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财政预算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市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2011年度部门预算的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公开涉及民生领域的有关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的政策办法、操作流程、分配依据和资金分配结果。健全完善常态化的审计整改机制,着力提高财政资金分配、支付和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性。

  (四) 下一阶段财政工作安排

  下一阶段,我们将按照中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人大的指导监督和各区县、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做好本市财政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发布和实施工作。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征求各有关方面和专家学者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抓紧完成对规划的修改完善工作,及时按程序上报市政府发布实施,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时期本市财政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快构建有利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财政体制。二是进一步发挥好市级财政“转方式、调结构”专项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突出聚焦重点,强化市区联动,有效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级财政“转方式、调结构”专项资金的示范、引导和放大效应;重点研究制定与现代服务业税制改革相配套的财政扶持措施,进一步扩大先进制造业主辅分离试点政策的实施范围;切实加大对“张江”、“紫竹”、“杨浦”等重点科技创新园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创新支持力度。三是进一步深化推进市与区县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拟定《2011年市对区县转移支付方案》,着力加大对教育、大型保障性住房居住社区建设、城市维护管理、生态补偿、财力困难乡镇等方面的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缩小区县财力差异,有效提高区县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保障水平。四是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和决算管理。通过开展乡镇财政性资金管理专项治理,逐步将乡镇财政性资金运行情况纳入全市规范统一、市与区县联动的信息监管系统加强管理;制定和实施本市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管理办法,加快构建完善的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和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启动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工作,并将预算编制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建立以“四本预算”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预算体系;围绕“两高一少”目标,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管理;推进市级预算单位国库单一账户和公务卡改革工作,努力提高市级预算单位“三公”经费、行政经费的使用管理水平。五是进一步深化细化财政信息公开。及时公开2010年度市本级财政总决算,进一步将市本级支出的所有科目全部细化到“款”级,其中,涉及民生、社会关注的教育、科技、农林水事务等重点支出科目细化到“项”级;认真做好2010年度53项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信息公开工作;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本市2011年度各类财政信息的公开工作。

  附件: 上海市2010年53项市级财政专项资金信息公开目录

附件

上海市2010年53项市级财政专项资金信息公开目录

  1. 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

  2. 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3. 高校帮困助学专项资金

  4. 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

  5. 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

  6. 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

  7. 教育费附加资金

  8. 浦江人才计划专项资金

  9. 科技小巨人工程专项资金

  10. 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专项资金

  11. 黑臭河道专项整治工程专项资金

  12. 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医疗保障专项资金

  13. 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专项资金

  14.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15. 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

  16. 燃煤电厂脱硫设施运行超量减排奖励专项资金

  17. 加油站系统油气回收治理专项资金

  18. 东方学者专项资金

  19. 科技创新计划专项资金

  20. 高校安全技防改造补贴专项资金

  21. 重点技术改造专项资金

  22. 软件和集成电路专项资金

  23. 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专项资金

  24. 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

  25. 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专项资金

  26.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

  27. 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

  28. 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专项资金

  29. 绿肥种植补贴专项资金

  30. 农村村庄改造专项资金

  31.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专项资金

  32. 畜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专项资金

  33. 科技兴农专项资金

  34. 菜田设施建设专项资金

  35. 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专项资金

  36. 区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专项资金

  37. 商品有机肥推广补贴专项资金

  38. 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站建设专项资金

  39. 高水平粮田设施建设专项资金

  40.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生产补贴专项资金

  41.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药剂补贴专项资金

  42. 海洋捕捞渔船标准化更新改造专项资金

  43.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专项资金

  44. 农药连锁经营补贴专项资金

  45. 排污费专项资金

  46. 林业建设专项资金

  47.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48. 滩涂促淤圈围项目建设专项资金

  49. 河道整治工程专项资金

  50.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专项资金

  51. 万河整治专项资金

  52. 中小河道维修养护专项资金

  53. 专利资助专项资金

文章附件:
相关链接: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2001-2024 上海投资网
    投资咨询热线:+0086 (21) 68868336, 68868321
    info@shanghaiinv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