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创公司用12年探索“打印房子” 绿色油墨一昼夜“打”十幢楼


文章发表时间:2014-10-13 09:41:42

    青浦西部的民惠三期动迁基地项目指挥部,自今年4月份入驻以来,全国各地前来参观的人就络绎不绝。原来,指挥部使用的10幢房屋,是国内首批投用的“3D打印建筑”。借助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建筑3D连续打印机,施工方盈创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一个昼夜就打出了10幢楼。

  用打印方式造房子,完全颠覆了建筑工地嘈杂无章、尘土飞扬的形象,一张图纸、一台电脑、一个喷头,就能“浇筑”出一幢幢立等可住的房子。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3D打印建筑只需耗费30%的工期和20%的人工。更重要的是,盈创研发的绿色“油墨”,大量取材于建筑垃圾,可节约30%以上的建材。12年的3D打印建筑探索,无疑为建筑业节能减排寻找到一条新路。

  眼下,国内多家房产巨头都对3D打印建筑表现出浓厚兴趣。盈创也已开始为部分高档居住小区打印别墅,并计划在张江高新区青浦园内建立全球研发中心和城市建筑垃圾处理中心,其中的5万平方米建筑都将自行打印。

  打印房屋好似“涂奶油”

  指挥部里的10座灰色外墙房屋,远远看去和普通水泥毛坯房没啥区别,但走近看会发现墙壁上有一道道密集的“折痕”。“这些就是打印的痕迹。”盈创董事长马义和介绍说,用3D打印技术造房子,有点像糕点师给蛋糕一层一层地涂抹奶油。专用的“建筑油墨”从打印机喷嘴里倾吐出来,打印好一层后再在上面叠加第二层,每层厚度约1厘米,多层叠加后就能形成一块数米高的房屋构件,多个构件组合在一起,就可以拼成完整的房屋。

  由于打印过程基本依赖电脑控制,并且摆脱了模具的束缚,3D打印技术可以帮助施工方大大节约资源和工期。例如,打印指挥部里一幢建筑面积24平方米的房屋,前后只花了3个小时。等“油墨”固化后,再将房屋运到指定地点装上大门,就可以供人入住了。

  不过,由于完整的房屋不方便运输,现场10座房屋中只有3座是整体打印出厂的,其余的则先在工厂里打印出构件,运到现场后再花几个小时组装而成。

  盈创不仅能打印简单的标准化建筑,其独特的一体化建筑3D打印集成技术还能打印出诸如波浪、拱形等各种复杂的花纹和造型。

  12年“磨”出一套房

  盈创厂区里摆放着一台长150米、宽10米、高6.6米的全球最大建筑3D打印机,为将来3D打印在桥梁、高层建筑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能。但马义和说,3D打印建筑的核心技术不是打印机,而是打印机里的“建筑油墨”。它必须具有快干、高强度等特点,才能确保打印机可以连续打印,同时保证建筑物符合各项标准,并可长期使用。

  早在2002年,盈创就开始立项研究“油墨”,2008年打印出第一块完整的墙体,直到今年初才打印出第一套真正适合居住的完整房屋。这期间,公司好几次差点被3D打印项目拖垮。马义和说,由于初期研发力量相对薄弱,资金投入后没有获得预期成果,反而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工人工资发不出,债主又上门逼债,眼看快熬不过去了,只好忍痛把研究出来的半成品卖给竞争对手,等有了钱再重启研发。”

  好在一次次的波折与坚持,终究换来了成果。截至目前,盈创已获得80多项国家专利,研发出“特殊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等四种“油墨”,以及“干法施工”等三套施工体系。

  马义和说,参考现有其他建筑标准,打印出来的房屋理论上生命周期长达30年至50年,安全性能也不逊色,如目前正在打印的别墅,可抗烈度达8度的地震。

  值得一提的是,“油墨”的原材料来源于建筑垃圾、工业垃圾以及矿山尾矿,经过分离、提纯后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其中包含的玻璃纤维可以部分替代钢筋,打印10米以下的建筑基本不用在承重部位添加钢筋。

  将在沪建全球研发中心

  “最近几个月主动找上门来的企业非常多,国内几大地产巨头都表示出浓厚兴趣,希望先在一些小项目上展开试点,效果好的话再进行更多合作。”马义和说,公司最近刚谈下一个“小项目”,负责打印苏州一栋30多层居民楼中的5层。

  虽然四处承接业务,但马义和没急着扩大生产规模,而是集中精力和资源,酝酿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确保未来盈创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优势。

  马义和表示,将利用上海的人才优势,在张江高新区青浦园建立全球研发中心和城市建筑垃圾处理中心,重点研究3D打印建筑的各种施工体系,以及汽车等跨行业大型打印。

文章附件:
相关链接: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2001-2024 上海投资网
    投资咨询热线:+0086 (21) 68868336, 68868321
    info@shanghaiinvest.com